上海市食品学会发展规划纲要(2025-2028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战略部署,推动树立“大食物观”理念,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夯实学术团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并结合第九届理事会工作实际,特制定“上海市食品学会发展规划纲要(2025-2028年)”。 一、工作方针 坚持履行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加强“产学研”的交流合作,推动食品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普及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科学知识,提高市民的科学素养,助力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贡献积极力量。 二、总体目标 1.实现本会工作 “三个提升”:提升专业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提升本会声誉。 2.增加个人会员数量累计30%,增加单位会员数量累计20% 。 3.坚持勤俭办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精神,实现营收累计增长30%,确保收支平衡,并且有所盈余。 三、工作举措 1.加强科技交流,促进行业发展 ⑴专业会议(论坛),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大势,跟踪食品相关的学术研究、科技开发和法规标准等前沿动态,了解行业、政府等相应需求,组织“政、产、学、研”的交流活动,加强与企业、媒体的合作,扩大会议的影响力;累计组织会议(论坛)超过8场,参会总人数达到3000人次,其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占比超过70%。 ⑵青年科技论坛(研究生论坛),联合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方食品学会,为长三角地区青年学者(研究生),搭建科创成果、专业能力的展示交流平台,邀请高校教授、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和评选,并组织学术沙龙、企业实习和参观互访等活动,帮助青年学者提升学术水平、扩大专业视野。 ⑶国际交流合作,遵循国家外交大政方针,组织会员及企事业单位,探索“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和组织等交流合作的模式,包括论坛会议、互访交流、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等,顺应“走出去”、“引进来”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 2.丰富科普方式,扩大社会受众 科学普及作为本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本会继续围绕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热点主题,汇聚会员、政府及社会的力量,拓展科普的内容、形态和传播渠道,推进全媒体科普宣传平台建设,并确保科普宣传的科学严谨、合法合规和通俗易懂,累计社会受众超过100万人次,做好科普类奖项的申报准备。 ⑴网络宣传(网站、公众号、直播和短视频等),大力发展线上科普,针对网络传播特点和公众关注热点,优化呈现方式,及时更新科普内容,回应公众对于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切。 ⑵科普讲座(活动),组织社区、学校和商超等场所的科普讲座(活动),邀请专业科普工作者,采用讲解诠释、互动交流和参观企业等方式,传播食品科普知识,为市民答疑解惑。 ⑶科普期刊,本会作为全国发行食品科普月刊《食品与生活》的合作单位,继续借助其丰富的原创科普作品、科普工作者及编辑团队等资源,增加本会科普宣传的内容、形式和受众面。 3.秉持服务理念,增强会员获得感 ⑴“产学研”交流合作,建立食品相关学科专业、重大项目、科技成果及专业人才等信息库,根据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发展动态,按时更新微信小程序的展示信息;征集会员的技术需求与技术难题,组织科技成果、技术攻关、技术咨询和专题培训等对接服务。 ⑵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化建设、新品评鉴、会员单位参访和教育培训等服务。 ⑶共享信息,通过官网、公众号及微信群等,分享政策规划、法规标准、市场动态、科技创新及新产品等行业信息。 ⑷发挥本会联系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映企业的建议意见。 ⑸协助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对接; ⑹协助工程技术人才的职称申报。 4.发挥智库优势,支持政府工作 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交流合作,发挥本会智库和专业化服务的优势,承接政府相关课题项目,累计达到8项。 ⑴建言献策,组织调研分析行业现状、市场监管、创新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等情况,为政府的决策、规划和监管等工作,提供专业性建议意见。 ⑵标准化工作,组织学者专家和相关企业,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标准的调研、制订及修订工作。 ⑶ 宣贯工作,组织行业主管、学者专家解读政策、法规和标准,并跟踪评估推行的实际效果,反馈问题和建议。 5.优化赛事组织,激发学生创新 2018年起食品创新创意大赛已举办九届,成为本会的特色活动之一,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展示专业技能的舞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同时,为主办方的品牌文化拓展了传播渠道。 回顾总结历届赛事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赛事的参与度、满意度和影响力,根据主办方品牌定位及需求,结合市场趋势和学生意愿,并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优化赛事的选题策划、赛程赛制、宣讲辅导、评选及奖励等各个环节, 让主办方和学生互利共赢,累计举办创新创意大赛达到6次。 四、组织保障 1.坚持遵章守法,规范运营管理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依据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本会章程等相关规定,开展本会的工作和活动,按期召开理事会会议、会员代表大会,审议本会工作、年度计划和财务收支等情况,决定重大事项,并尊重监事会履行监督、质询和建议等职权。 ⑴理事长、党工组办公会议,由理事长召集,副理事长、秘书长和监事长(监事)等参加,对本会重要事项进行决定、检查和提议等。 ⑵秘书处(办公室),作为本会的执行部门,负责运营、服务和管理等工作,落实本会各项会议决议,并按期发布工作简报。 2.发展分支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本会下设的各分支机构须遵照本会的章程及“分支机构管理制度”规定,在秘书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会员作用,开展科技交流、咨询服务、成果评价、标准化和科普宣传等工作,促进本会更好地履行服务会员、服务行业和服务社会的责任。 组建“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发挥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非理事的资深学者专家作用;组建“食品检测与评价专业委员会”,拓展本会的专业技术门类。 培育“风味科学”“合成生物学”“未来食品”“AI+食品产业”等优势/前沿专业领域的分支机构。 3.加强团队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秘书处(办公室)团队建设,通过组织学习培训,掌握法律法规、政策方向和专业知识,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和团队协作,倡导“一专多能、一岗多责”,提升团队执行力和凝聚力,并发挥副秘书长(兼职)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协助本会工作开展。 在秘书处、分支机构及会员中,考察选拔具有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且热心于本会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实践锻炼、培训指导等方式,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为本会可持续发展积聚后备有生力量。 4.接受社会监督,改进工作质量 设立建议与投诉渠道(电话、邮箱),并关注相关网络舆情,接受会员、公众的监督,针对建议、投诉及社会舆论,秘书处(办公室)须及时登记汇报、调查处理和回应反馈,不断改进本会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上海市食品学会 2025年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