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中国地方猪和西方瘦肉型猪在产肉性状及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差异分子调控机制,为猪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上。该研究采用比较发育遗传学方法,分析了中国脂肪型-通城猪和西方瘦肉型-长白猪27个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的转录组,系统解析了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转录调控事件。研究发现中外猪种骨骼肌生长发育不同步,肌细胞增殖、葡萄糖代谢和ATP酶活性等的差异是导致两者产肉性状差异的关键。结合全基因组变异分析,鉴定得到多个调控猪产肉性状的关键编码基因(SATB2等)和非编码基因(miR-24-3p,XLOC_036765等)。该研究为猪的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候选基因和位点,对于我国地方猪优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新品种(系)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