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 南京农业大学揭示实现水稻降砷及多营养元素新途径

南京农业大学揭示实现水稻降砷及多营养元素新途径

发布日期:2024/10/28 10:57:18 点击数:64

      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团队发现通过表达一个功能获得型水稻OAS-TL突变基因,同步实现了稻米降砷与多种必需营养元素生物强化。在本研究中,为了实现astol1增强Cys生物合成的潜力,同时克服其对水稻生长的抑制,采用了一个中等表达水平的线粒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OsGPX1)的启动子来驱动astol1在野生型水稻中的表达。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表达pOsGPX1::astol1可显著促进硫的吸收和同化,根系中硫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SULTR1;1和OsSULTR2;1表达水平升高,硫酸盐含量增加,Cys合成的限速酶SAT活性显著增强,O-乙酰丝氨酸(OAS)、Cys、谷胱甘肽(GSH)、植物螯合素(PCs)含量增加,耐砷能力增强。此外,根系中烟酰胺(NA)合成关键基因OsNAS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NA含量升高。NA是微量元素Zn、Fe、Cu的螯合物,对植物体内这些元素向籽粒转运起重要作用。在采用砷污染土壤的盆栽试验和两次田间试验中,与野生型相比,表达pOsGPX1::astol1对植株生长和籽粒产量多数情况下无显著影响,稻米中砷含量下降了16–51%, 锌含量增加了21–69%,硒含量增加了37–171%,硫含量增加了67–81%,其他营养元素包括氮、钾、钙、铁、铜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该研究表明,Cys的生物合成对多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与转运起重要作用,表达pOsGPX1::astol1可适度增强水稻Cys的生物合成,提高水稻耐砷能力,降低稻米砷积累,并同步实现稻米中多种营养元素的生物强化,起到一石多鸟的功效。该研究为改善稻米营养与健康品质提供了新的途径。研究成果发表于《New Phytologis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上海市食品学会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沪ICP备140469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