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 研究揭示十字花科果实形状多样化的调控机制

研究揭示十字花科果实形状多样化的调控机制

发布日期:2024/12/30 11:32:43 点击数:1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以十字花科具有心形角果的淡红荠为材料,探讨了果实形态建成和多样化的分子进化机制。活细胞成像显示,随着淡红荠心形角果发育,果瓣表皮细胞的分裂活性逐渐减弱,在心形角果形态建立后细胞分裂局限在果瓣顶端的边缘区域;细胞极性生长从果瓣中部开始向顶端逐渐增强以促使果瓣顶端外凸生长,细胞分裂和极性生长共同决定心形角果的形态建成。这种互补的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发育模式造成果瓣表皮细胞大小的异质性。上述结论得到果瓣表皮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发育轨迹重建结果的支持。在基因调控层面,果瓣顶端的细胞分裂依赖于干细胞特征基因CrSTM的特异表达,其在果瓣中的表达被生长素信号激活;CrSTM蛋白通过识别其自身启动子上的STM结合元件组成正反馈自调控环来维持其在果瓣顶端边缘区域的表达;通过基因编辑,敲除STM结合元件能够降低CrSTM及细胞分裂标记基因的表达并影响果瓣发育。这表明,CrSTM在果瓣中的特异定位影响果瓣表皮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模式,进而调控果实的形态建成。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重建的STM正反馈环,可诱导果瓣表皮细胞产生额外的细胞分裂进而改变果实的形状。这说明,STM在果实中的核心功能是通过调控细胞行为来决定果实形状。十字花科中,STM结合元件多次独立起源。因此,研究推测,STM正反馈环的进化或是促进果实形状多样化的重要途径。上述研究在基因调控层面揭示了果实形状多样化的进化机制,为剖析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形态多样性的产生机制提供了线索,并为十字花科这一经济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

通知公告  
2015中国(上海)食品科技发展高层论坛会议暨上海市食品学会
“国际食品安全体系与进出口安全管理”培训讲座通知
2016年食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海)(Internatio
2016上海食品行业理化分析检测技术交流会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论坛
  • 关于举办“全国《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
  • 2016上海特色旅游食品评选活动方案
  • 2016上海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交流会(
  • 2016上海食品行业虫害控制与管理技
  • 2016上海中欧国际食品安全研讨会第
  • 第八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
  • 关于举办 2016 年无菌技术峰会(
  • 2016中国(上海)食品产业发展论坛
  • 2016上海市“食品·创新·绿色·共
  • 关于召开上海市食品学会会员代表大会的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上海市食品学会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沪ICP备140469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