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上海市食品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与品质智能化检测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与应用》等以下三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
序号 | 申请单位 | 项目 |
1 | 上海海洋大学 | 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与品质智能化检测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与应用 |
2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灵芝孢子粉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
3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绿叶菜采后保鲜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应用 |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所长吴晓明主持评价会,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工微所科技有限公司、光明乳业研究院以及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的专家共同出席评价会。
评审专家委员会审阅了技术资料,听取了课题组汇报,经质询和充分讨论,评价认为:
1.《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与品质智能化检测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与应用》发明了基于表面修饰和电子/化学协同增敏机制的高性能功能化敏感材料合成新方法,解决了敏感材料调控合成难题;构建的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微纳传感技术、纳米聚合物纸基微流控芯片可视化检测技术、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探针技术,克服了复杂组分精准检测瓶颈;研发的基于功能纳米材料MEMS阵列检测装置、功能化纳米纸基芯片检测平台、纳米酶等温扩增便携式检测箱、纳米磁珠数字PCR活菌检测仪套装实现了食品安全品质检测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和高可靠性。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灵芝孢子粉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建立了高通量活性物质筛选和分离纯化两个平台,揭示了灵芝孢子粉不同活性组分与功能的对应关系,首次制定了基于功效评价的灵芝孢子粉质量标准,解决了成分不清和缺乏标准的问题。创新集成多项深加工技术,解决了加工粗放的问题。研制出三种成分清晰、功效明确的增强免疫功能产品,建成了三条产品生产线,制定了三套质量技术标准,解决了产品单一的问题。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绿叶菜采后保鲜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应用》阐明了绿叶菜采后品质劣变及鲜切氧化衰败机理,使用ClO2熏蒸、绿叶菜叶绿素降解动力学模型分析及精选PE包装有效解决了绿叶菜失水、失绿和失质的技术瓶颈。研发的温控、气调、包装和抑菌联动技术抗氧化、隔热保温包装和ClO2抑菌保鲜缓释等产品、冻干蔬菜工艺设备为上海绿叶菜的减损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构建了支撑绿叶菜采后保鲜加工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制定了上海绿叶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规程,采后损耗由30%降至8.6%;鲜切菜和冻干蔬菜产品优质率上升30%,增效20%以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为上海绿叶菜保供发挥了积极作用。